杏坛荟 > 详情

虚实交融,辨证施治——高效对接高考之秘钥

2024-03-21 13:57

1717人阅读 收藏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个关键点:处理好“抓”和“放”的辩证关系,提供更多场景实现自由切换,以及实验课上的天马行空与内在逻辑相结合。作者强调,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错误纠正,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此外,通过提供不同场景,让学生自由切换,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实验教学方面,作者提倡层进式的实验方案策略,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势和缺点,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高考对接、抓放关系、场景切换、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专栏介绍: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请见文末)

温馨提示: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约6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作为一个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工作的具体目标就是把学生送往他尽可能高的学校去深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最大可能性。这就注定了老师的教学绕不开高考这个主题。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认为做好高中物理教学,理顺各种关系和矛盾,采用多种手段处理不同问题就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处理好“抓”和“放”的辩证关系

教师教学中需要处理好“抓”和“放”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我以前有一个认识,就是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会学的越多越好,好像这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很少去思考讲授是不是也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讲的太多,是否也有一个适得其反的问题。事实上,教学中应该有明确的抓手,能力必须抓,错误必须紧抓不放。我会经常鼓励学生别怕犯错。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人生必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要素和矛盾变化莫测,此消彼长,难以捉摸。所以,要想成功非得有不怕犯错的勇气不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不断鼓励和强化学生试一试的勇气,是物理学科教学中很重要的理念。追寻每个物理大家的足迹,我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失败从来都不可怕。我经常会和学生们开玩笑说:“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没有反省这个爸爸,失败是生不出成功这个儿子的”学会在试错中反省,学会反思本身就是收获。在这一点上我会狠抓不放,可是辩证法告诉我们要抓就要放,没有放就没有真抓,放什么呢?可以把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放手交给学生去自学,让他们实践、摸索、然后总结提高。从时间上看,就是要把能力放到课内来抓,就必须把一部分比较次要而又宜于自学的内容放手给学生自学。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和物理组的同事们开始在教学中大胆改革,特别在高三教学中,将老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答疑讲解相结合,将一轮复习的老师主讲和二轮复习学生主讲相结合,我们之所以有抓就放就是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将抓和放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高考应对的能力。

二、提供更多场景,实现自由切换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会自由切换。比如我在高三复习圆周运动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转速和频率物理量的概念和内在联系。我在教学中针对高考的考法,则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场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变速车的变速原理入手,到光盘的读取数据中的速度变化问题,再到汽车尾气检测方法,赛车场上的最后到气象现象中的风速仪测速,通过不同场景的高考题目分析让学生体会到高考和生活中天上,地下,身边处处都有好素材,培养学生们到物理无处不在,无物理不便利的热爱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现物理走向生活,服务生活的本质追求。

高一高二教学中的留白和高三教学中的升华相结合。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所讲有所不讲。给学生在高一高二的留白,就是为了高三更好的升华。所以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老师一次到位的传授,应该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安排,教学中切记急功近利,想要一蹴而就的教学是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过度追求全面到位的教学既会苦了学生,也会令老师苦不堪言,得不偿失,最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在面对新课改后的教学中,很可能将一颗颗想要学好物理的种子扼杀于萌芽。比如在讲到动能定理时,我在高一教学中就注意提醒学生动能定理使用的对象是单个物体,对于两个以及以上的多物体系统是不适宜使用动能定理给与解释的,但是到了高三复习时,我则会给学生补充讲系统的动能定理问题。这样学生会意识到高三复习不是对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而是会有新的升华,他复习会感受到必要且有新的收获。

三、实验课上的天马行空与内在逻辑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考物理实验也有较大的占比,可以说,老师对实验都是非常重视的,可是很多时候老师对实验的复习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高中实验既有动手能力的要求,更多的是实验思想和处理实验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的创新能力要求。因此,高考实验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部分。在复习《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我就注意了层次提升的手段,给学生铺设层进式的实验方案策略。讲课前让学生先根据教材和教辅中的实验教案,让学生提前做,并提出自己的实验问题。在教学中,带着学生认识到教材实验方案不是随便给出几个方法,而是考虑到定量与半定量相互结合,变力功和恒力功引起的速度变化规律的统一性。同时通过对比发现每种实验方案的优势,缺点,从而发现用橡皮筋做动力时是变力功,但是采用倍分法巧妙处理。同时指出缺陷在于功不能直接测量,方案二则是利用原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方案来探究新的问题,基本方法不变,学生很容易接受,并完全理解。但是当我们对比时又会发现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必须是恒力功,为此设计学生能力的增长点。提出拉力不可测且不满足质量远大于的条件,如何寻找到功和速度点关系呢?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系统动能定理的探究角度问题,而关于系统的动能定理在高一时则是根本不会学习的内容,因此实验在此得到升华,提升了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后半段,再次将实验推向新的高潮,提出新的构想,那就是有没有办法设计出一个既满足变力做功与速度关系的探究,同时又都是完全定量的方案呢?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被引发到一个高位,他们的主动思维被调动起来,很快就会进入主动思考模式,自认形成讨论需求。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将解决变力做功的问题延伸到求解的方法归纳上来。我的预设方案中有两个思路:一是将变力功转化为恒力功,让该问题适合曲线过程;二是通过微元通法解决所有的变力功问题,引入力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完美解决。让学生感觉到淋漓极致的思维过程。

四、培养具有物理习惯的人

物理老师的教学中一样肩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义务,最终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能力的人。物理课堂上,我会经常提醒同学们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是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奋的好习惯。高考,是对一个人全面的考验,是对人心智的全面开发。通过高考我们会认识到成就我们的最后都得是习惯。我们知道,不仅物理,各个学科都需要规范表达,学生的表达方式的随意,本质上就是过度知我的体现,所以老师要以高考的目标来要求学生的规范表达。我和孩子们说过,所谓规范,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准确的意思,所以如果你的书写比规范的要求还是精简,那其实就脱离了简洁而变得简陋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告诉我们,简陋是没有好下场的!

实际上,我们的日常教学从来也不是盲目的,和高考对接是每个高中老师的日常所思,可以谈论的方向还有很多。工作中我还有更多的叫做“教训”的东西才是更令我警觉的地方。


文末小贴士

01作者介绍

宋禹洲,任教于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从教26年。省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评优课一等奖,省市评优课一等奖,省级德育先进个人,市管拔尖人才,参与编写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02投稿通道

教师频道面向一线教师,全面招募原创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将有电子证书及实物礼品奖励。投稿请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与全国各地教师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