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名师评高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生物试题点评(学科网特约名师)

2017-06-09 08:43

0人阅读 收藏
(学科网特约名师  马玉)

【命题特点】

总体印象,在平稳中求创新,在常规中有突破,在2016年非常成功的试题中,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考查,比如物质跨膜运输和ATP,考查面上有所突破,重要知识点几乎全覆盖,既照顾了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又很好地利用了生物学科知识,对考试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实验题的设计应该是2017年生物部分试卷的最大亮点。

1.2017年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卷,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第29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2017年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卷“以稳为主”试卷结构平稳,同时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稳中求进”试卷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有变化。

2.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

3.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第2、3、4题,非选择题第29、32题都是对实验相关知识的考查。

4.注重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考查,从2016年的第32题和2017年的第29题来看均体现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及说明的精神。

【命题趋势】

1.选择题第1题,考查细胞膜功能属于容易题。选择题2、3、4为实验题,分别是细胞结构与成分的物质鉴定实验;借助植物激素调节,考查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和蒸馏水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动物提取液注射小老鼠,观察小老鼠活动状态的分析,暗含过敏反应等生物学知识,实验设计非常巧妙,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的三个选择题难度层层递进,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重基础又能体现能力考查,这应该是2017年全国Ⅰ卷的亮点之一。对于第6题选择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对于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合理应用,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相关的考查。第5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但又有所不同,要求考生不要误解,种群数量变化和时间是一致的,命题巧妙。

2.非选择题的第29题与去年32题相似,考查的却是考查DNA和RNA结构,DNA的半保留复制等知识。从16年DNA和ATP结构考查来看,知识点考查是一脉相承的,今年考查的是实验,主要体现在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除了考查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要求从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原则等多方面考虑,难度加大!应该是今年考题中难度最大的试题了,对学生要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第32题,遗传题是常规题,没有过多的计算,是平常大家练习较多的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做到这个时候,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并且还有没有信心做完做对。这也是能力考查的一部分。如果今后的遗传题都是这样的试题,对今后教学的导向是,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第38题选考题第5小题命题有些超出课本应考查范围。

【2018年备考要点】

1.分子与细胞部分,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是高考必考的选择题,注重一般一特殊关系,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通常以蓝藻、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代表对特例的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及酶与ATP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是历年高考必考的考点,复习时应注重基础知识、影响因素、过程及实际应用的复习。

2.遗传与进化部分,历年的高考都是必考的知识点,侧重于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的考查。复习时就注重对假说-演绎法及应用的复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与细胞分裂关系,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特例分析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如2017年全国卷I的第32题考查了从性遗传是分离定律的特例。对于遗传分子基础和细胞学基础也可能在2018年高考中出现,复习时也应重视。如2017年全国卷I的第29题实质上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拓展。变异、育种和进化也可能会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3.生物与环境部分,历年均以内环境稳态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出现。复习时注意将内环境稳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复习,注意知识间的相互横向联系,从稳态维持机制为线索进行复习效果可能会更好。生态是历年高考性考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就注重这些知识点如何考查、命题角度进行研究备考。

4.选考内容上,选修1侧重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传统发酵技术及生物有效成分提取等考查,知识比较零散,复习时应重点要求学生注意各个细节。选修3侧重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考查,对此应注重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对各个知识点看知识的纵向联系,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点评为学科网名师解析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学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