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名师评高考:2017年全国I卷高考语文试卷点评(学科网特约名师)

2017-06-07 20:45

0人阅读 收藏
(学科网特约名师 刘小忠)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又体现了创新性。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国际视野,稳中求变,关注社会,凸显素养”。

全球视野  大国担当

试题上虽然采用了新的形式,但依然紧贴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论述文选择《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一点四面”中的“依法治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更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实用类文本选择介绍“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并将其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作比较,也体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形象。作文题要求考生从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两到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更是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时代主题。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同时又兼容并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变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稳中求变  注重全面

“新”体现在:取消选考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文化常识考察趋稳。2017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自2015年开始考查的文化常识考点成为必考考点之后,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传记,选取的是新闻类材料,而且是非连续性文本,这要求要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极大的合理化分配时间。此题虽新,但在不少套卷练习中都出现过非连续性新闻类文本阅读,相信做过多篇的考生并不陌生,而且庆幸自己积累不少此类题的做题经验。

虽然有新变化,考查的内容却是一直存在于高考环节里面的,所以对考生而言,除了时间上的合理划分和阅读速度的提升之外,更多的是亲切感和全面备考意识的重要性。

理性回归  多元驱动

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折射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思辨性”三大核心词。今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材料“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谓是国际视野,全面驱动,奏响时代最强音。它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解说词”这一实用类文本写作结合在一起,契合了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主题。作文材料中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八大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特征,充分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的责任意识,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功能。写作时注意选择的两三个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关联,考生可以根据“一带一路+高铁”“共享单车+一带一路”“中华美食+移动支付”“广场舞+美丽乡村”“共享单车+空气污染”“广场舞+京剧”等二元关系话题展开,完成“选择两三个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关联”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四大任务驱动,对考生任务驱动的复杂性和思维驱动的关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同时满足上述四个要求,这对于思维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提醒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必须狠抓思维训练,让考生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写作。

总而言之,2017年的课标Ⅰ卷保持了“一点四面”的基本命题思想,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调整,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人文化,较之往年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这也是对近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呼声的一种回应,也是对2017年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今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典型样题——非连续类新闻文本阅读和“中国崛起”宏大叙事类材料作文的一种印证。此言不虚。

本点评为学科网名师解析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学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