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荟 > 详情

高考成绩隐私化违背公开原则

2008-06-08 14:40

0人阅读 收藏

  将高考成绩当成学生隐私,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必要。相信大多数学生不会在意公布成绩,有些考得好的学生还想让大家知道他的成绩呢,因此,将考试成绩当成个人隐私,只是有关部门的一厢情愿,是为其他目的强加给学生的个人权利,并非学生权利需要保护的结果。其本意不是为尊重学生隐私权,不是担心成绩公布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而主要是为了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防止学校以高考录取数来搞招生宣传。

  但不公开成绩,必然让公众对高考的公平、公正性产生怀疑。成绩不公开,那么什么人该录取,不录取什么人,将完全由录取机构说了算,减少了公众监督的依据——没有成绩,大众就没有比较,就无从进行有效监督。在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和特殊国情下,不公布成绩,只会让高考更加神秘化,给主管高考的机构和个人以更大的权限,多了“上下其手”徇私情的机会。这决非疑心太重,而是社会现实教育的结果。因此,高考应当加强公开性,而不是增加神秘化。这种以尊重个人隐私权为名的做法只能让高考神秘化,谁获胜将取决于管理者,那么,比赛的公正性必然受质疑。

  其实不仅高考成绩,多年来社会各界还一直要求公开高考试卷,但国家有关部门却一直坚持不公开。现在,《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有关考试的一切都应当公开,而不能再将这些当成国家秘密,更不能增加保密的范围,当成个人隐私来保护。应当本着“公开是主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完全公开,那种打着学生隐私权的旗号不公开高考成绩的政策,明显违反《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是限制公众知情权的体现。

  高考成绩本来就是应试教育的结果,现在这个体系没有改变,而只是把这个体系的结果隐藏起来,这样就能将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吗?至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教育乱象——以高考分数衡量学校和老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以高考录取来做招生宣传,花钱“买”考生,这些现象都是教育部门对违规行为管理不当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不当的结果,与高考成绩基本无关。因此,拿尊重学生隐私权来打击教育乱象,搞素质教育,真是打错了算盘,除了会增加公众的疑虑,违反信息公开的原则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结果。